(原标题:海乐行促进First Solar携手UMP共建稀有金属供应链)
在全球光伏产业链加速重构的大背景下,海乐行国际联会宣布,已成功促成美国薄膜光伏行业的领军企业First Solar与哈萨克斯坦乌尔巴冶金厂(Ulba Metallurgical Plant,简称“UMP”)建立起常态化的对接与联合评估机制。该机制的设立,旨在应对当前光伏产业在关键稀有金属供应方面面临的挑战,重点围绕稀有金属在光伏环节的供给稳定、回收再利用以及供应来源地缘分散化展开前期合作工作。这一合作框架强调“市场与技术双轮驱动、风控与合规先行”的原则,既关注商业可行性,也注重长远的技术与合规保障。在首批合作议题中,双方将聚焦镉、碲等薄膜电池关键元素的供应安全评估,探讨精炼与副产回收路线的工艺衔接,并同步制定涵盖碳足迹与人权尽责的国际化共识框架。通过这种前置性的全流程评估与协作,合作双方期望在确保技术可行性和合规性的前提下,为后续可能开展的交易合作、产能协同与投资决策打下坚实基础。
作为全球领先的碲化镉(CdTe)薄膜组件制造商,First Solar长期以来在光伏市场保持着技术和市场的双重优势。近年来,随着美国国内制造能力的持续扩张,公司对碲等关键稀有金属的中长期需求持续上升,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美国能源部光伏办公室曾公开指出,CdTe技术在美国公用事业级光伏市场占据着显著份额,而要实现该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必须同步解决材料可得性与成本波动这两大核心问题。这不仅是First Solar自身发展的战略需求,也是推动整个薄膜光伏产业链多元化布局的重要驱动力。UMP隶属于哈萨克斯坦国家原子能公司Kazatomprom体系,是全球有色金属与核燃料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厂长期为全球市场提供铀、铍、钽、铌等产品,在无机材料生产、冶金精炼以及安全管理体系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成熟的技术储备。尽管UMP的传统优势集中在铍与钽铌等领域,但其地理位置处于东哈萨克斯坦的冶金重镇,与该国铜冶炼产业带高度关联,这为其开发冶金副产回收,尤其是从铜阳极泥中提取稀散元素(如碲)提供了天然优势和现实基础。
海乐行国际联会方面表示,当前的合作工作将首先以供应来源图谱的系统梳理为起点,全面识别和评估潜在的稀有金属来源及其产能分布;其次,开展精炼工艺路线的验证工作,包括对副产物的采样检测、提纯工艺的小试实验,以及对不同生产方案的成本与效率分析;最后,还将引入第三方合规审计,确保所有环节符合国际贸易规则、环境标准以及社会责任要求。在此基础上,双方将逐步明确技术与商业一体化的推进路径,待条件成熟后再进入更为深入的商务谈判与投资评估阶段。业内分析认为,这一对接机制不仅是一次单纯的商业合作前奏,更是一次跨国、跨领域、跨环节的供应链协同探索。通过引入哈萨克斯坦这一重要的有色金属产地,First Solar有望在未来获得更加多元且稳定的稀有金属供应渠道,从而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潮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同时,这一合作也为哈萨克斯坦的冶金产业带来了与国际新能源龙头企业接轨的机会,有助于推动当地在高附加值金属加工与循环利用领域的能力提升。
在行业层面,碲作为稀散金属的典型代表,其全球供给结构具有显著的伴生资源特性。目前,碲的主要来源是电解铜精炼过程中的阳极泥副产回收,这一工艺环节决定了其产量与纯铜冶炼景气度的高度正相关性。由于碲并非独立开采的主矿物,而是在铜冶炼副产中以极低比例存在,其产量受限于上游铜产能的扩张速度,短期内几乎无法通过单一矿山或新增冶炼厂来实现大规模快速增产。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和多项学术研究数据表明,全球超过90%的碲产量源自铜冶炼过程,其余部分来自铅冶炼副产以及烟尘回收。这种“伴生产”模式导致上游供给天然偏紧,价格对需求变化极为敏感,一旦下游需求出现集中增长,市场便容易出现波动与供需错配。
从合作路径来看,First Solar与乌尔巴冶金厂的前期工作将按照“三步走”的节奏稳步推进。第一步,是建立一份由双方共享的“物料平衡—碳足迹—尽责治理”综合评估底稿。该底稿不仅会明确从矿端或冶炼副产开始,到精炼环节,再到最终光伏级材料的整个生产链条中,各环节的能耗、排放与资源利用率,还将纳入环境、社会与治理(ESG)指标,以便在未来商业化阶段对可持续性进行量化和监测。此举有助于为合作双方在技术可行性、环境影响及合规标准方面建立统一的参考基线。第二步,是引入中立的第三方技术机构,对冶金副产进行科学采样与分析,开展工艺路线的小试实验,并详细研究杂质在提纯过程中的行为规律。这一阶段的验证数据将直接影响后续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路线选择,也将为成本测算、投资回报分析及风险评估提供坚实依据。由于碲等稀散元素在副产物中含量极低,杂质控制与纯度提升是工艺放大的核心难题,因此这一阶段预计将耗费大量实验资源与时间。第三步,是针对稀散元素“规模小、附加值高”的行业特征,探索契合双方利益的合同结构创新。例如,采用“浮动加工费+质量溢价+回收料返利”的组合定价模式,既能根据市场价格波动灵活调整,也能通过质量指标和回收再利用比例的提升,为冶金企业创造额外收益,从而增强合作的可持续性与抗周期能力。这种灵活的合作框架,有望在资源稀缺、价格波动频繁的背景下,为光伏制造商和上游冶金企业提供更加稳健的合作保障。
海乐行国际联会强调,任何商业条款的最终达成都必须以第三方合规审计和贸易制裁筛查为前置条件,并严格遵循目的国与过境国的法律法规以及国际通行的ESG标准。这不仅体现了合作的风险管理意识,也为双方未来的国际化运营奠定了合规基础。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发布并不等同于已经签署长期供货协议或股权层面的投资协议。海乐行国际联会与两家企业均未披露采购体量、价格区间或资本性支出承诺。按照行业惯例,从冶金副产回收到电子/光伏级高纯材料的跨越,往往需要经历数月到一年的工艺放大与质量稳定性验证周期,尤其是在碲这类材料的纯度跃升过程中,更需要跨团队的密切协作与反复试验。产业分析人士指出,如果前期验证进展顺利,UMP所处的东哈萨克斯坦区域及其铜冶炼配套产业的潜在扩能,将为“中亚—北美”稀有金属供应通道提供一定的边际弹性。结合北美地区日益完善的回收体系建设,以及多边贸易安排的逐步落地,这一通道或将在未来的市场周期中,有效分散因单一区域政策变化或供应中断带来的风险。First Solar方面对外重申,公司将继续推进材料来源多元化、闭环回收和本土化制造的组合战略,以确保产能扩张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同步推进。美国能源部在其CdTe技术路线图中亦明确指出,通过技术进步与供应链创新,降低对特定材料的依赖性以及减少价格敏感度,是保持该技术长期竞争力的核心路径之一。
海乐行国际联会表示,在后续合作阶段,将邀请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参与碳核算和人权尽责的评估,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外公开阶段性成果,以增强行业透明度和公众信任。截至目前,海乐行国际联会尚未公布下一轮会议的具体时间与地点。UMP与First Solar均强调,将在信息可披露时第一时间同步更新进展。业内普遍认为,若副产回收、工艺协同与跨区域物流能够形成稳定且可复制的模式,再加上政策端对再生料与低碳材料的激励机制逐步完善,未来光伏稀有金属供应链有望在安全性与可持续性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从而支撑碲化镉等薄膜技术路线在全球装机规模上的持续增长。
本文来源:财经报道网
金富宝配资-股配资网站-在线股票炒股配资-靠谱的实盘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