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际上盛传普京将与特朗普在美国阿拉斯加州的某军事基地举行会晤,消息一出,立即引发了广泛的猜测和讨论。许多人认为,这场会谈或许是特朗普为普京精心策划的一场“鸿门宴”。普京心中如何看待这次会晤呢?很难说他没有任何顾虑。毕竟,在答应赴约之后,他立刻给中国方面打了电话。虽然中国在俄乌冲突中保持了中立,但在普京看来,中国仍然是他最值得倚重的伙伴。
然而,就在这一时刻,一则消息引起了外界的关注:数十架中资飞机被俄罗斯扣押。究竟这则消息是真是假?这些被扣飞机能否最终归还?这一系列问题让人不禁陷入深思。
随着俄乌冲突的持续,山河智能公司旗下的航空资产也遭遇了困境。大量价值不菲的飞机被困在俄罗斯。然而,这家公司却奇迹般地从这场危机中脱颖而出,不仅成功拿到了1.6亿元人民币的保险赔款,还借此提振了当年的财务状况。这一切的关键,正是在购买保险时,山河智能巧妙地将“战争险”和“政治风险险”都涵盖其中,甚至连“强制扣押”这类细节都未曾忽略。更加戏剧化的是,承保这份保单的居然是美国的利宝互助保险集团——一个正宗的美国巨头。
展开剩余81%于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逻辑悄然形成:美国作为全球制裁俄罗斯的主导者,间接导致了中国企业的飞机被扣,然而最终,正是美国的保险公司根据合同条款,为这些飞机向中国企业赔偿了损失。可以说,美国的保险公司实际上为俄罗斯“免费”提供了三架飞机的使用权。这一幕展现了保险合同在这种国际冲突中,如何超越了冷冰冰的政治立场,成为企业面对风险时最坚实的防线。
然而,另一家公司——日发精机的境遇则揭示了这道防线的另一面。虽然他们同样购买了保险,但与承保商在“战争风险”定义上产生了严重分歧。一个措辞不清,便将企业推向了漫长且复杂的法律纠纷。那些看似能为企业提供保障的保单,在关键时刻是否能够为企业撑起一片天,完全取决于合同中每一个字句的精确性。
更为普遍的困境是,即便企业与俄罗斯本土的保险公司达成了协议,由于后者资金捉襟见肘且坚持以卢布结算,所谓的“赔偿”实则成了空洞的承诺。对于国际贸易而言,这种赔偿在实际操作中几乎毫无意义。
这一危机的爆发源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航空业的强力制裁。其逻辑直接且严厉:切断零部件供应,停止维修支持,甚至撤销保险承保。欧盟还出台了一项禁令,要求所有租赁公司在规定的日期前停止与俄罗斯的合同,直接导致了俄罗斯民航系统的瘫痪。
俄罗斯的反击则更加迅速且果断。他们通过国内立法程序,将所有外租的外国飞机强制登记为俄罗斯本土牌照,并将这些飞机列入“战略物资”清单,禁止其出境。这一举措把原本的商业违约问题,迅速上升为国家安全和法律问题。
俄罗斯政府可以堂而皇之地声称,在全面制裁的背景下,保障国内航线的畅通是国家战略需要。这些被扣的飞机,理应被视为“战略资产”,必须留在国内。这不仅是出于合法性的考量,也是为应对外部制裁的一种无奈之举。此时,国际规则的失效使得国内法则成为唯一可以依赖的标准。
随着大国博弈逐渐压倒了商业契约,过去三十年全球化所形成的“生意归生意”的共识迅速瓦解。飞机租赁,这一典型的全球化产物,也成为了最直接、最无情的牺牲品。
在这场地缘政治风波中,还存在着一个潜在的额外风险,那就是身份的模糊性。例如,山河智能收购的加拿大AVMAX公司,表面上是遵循加拿大法律的加拿大企业,但股权结构上却是百分之百的中资企业,而它的飞机租赁对象恰恰是受加拿大制裁的俄罗斯。这种双重身份,在和平时期或许能成为商业优势,但在如今的地缘冲突中,却成了潜在的巨大风险。
即便俄罗斯愿意归还这些飞机,但它们一旦离境,可能会在西方国家的“受污染资产”政策下被扣押,最终无法被任何一方使用。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宁愿让这些飞机留在本国,继续使用,也不愿意让它们变成别人手中的负担。
更加残酷的是,这些滞留在俄罗斯的飞机,其资产价值已经在迅速下降。由于无法获得原厂零部件,俄罗斯不得不使用非认证的替代品,甚至拆解其他飞机进行维修。这种操作模式使得这些飞机在技术层面上已处于“全损”状态。一位保险业人士直言,未来这些飞机几乎不可能再获得国际适航认证。即便它们有朝一日能归还,其残值可能连账面价值的三分之一都不到。
这一连串的危机已对整个航空租赁行业造成了严重影响。多家租赁公司,包括渤海租赁和中银航空租赁,已经为此计提了巨额资产减值,业绩遭遇重创。冲突初期,至少有70多架中资租赁飞机滞留俄罗斯,至今仍有约26架无法归还,累计损失已超18亿元人民币。
在痛苦的教训之后,行业内部开始进行战略反思与转型。幸存的企业们开始重新审视风险控制机制,以应对未来可能的地缘政治冲突。过去,风险评估更多集中于汇率、利率等市场因素,但如今,“地缘政治”已经成为风险评估的核心内容。
一些企业开始减少对单一新兴市场的依赖,更多地将飞机订单分配给政治环境相对稳定的欧美和亚太市场。而在风控体系内部,企业也在建立更为精细的“国家风险评级体系”,对高风险地区的业务实行更高的保证金要求和差异化定价。
除此之外,一些公司还与发动机制造商签订了长期维护协议,提前储备关键零部件,以应对供应链可能出现的断裂。中银航空租赁更是通过这种方式,做好了应对未来潜在风险的准备。
面对这场危机,有的公司选择了在废墟上重建,山河智能用保险赔款购置了16架新飞机,展现出强大的复苏力;而日发精机的5架波音757货机,则仍在新西兰奥克兰高等法院的卷宗里等待最终判决。
在全球航空租赁业的重组过程中,商业逻辑必须为地缘政治生存让路。这一切也让人不禁想象,在未来的谈判桌上,这些被扣押的飞机是否会成为普京手中不大不小的筹码呢?
发布于:天津市金富宝配资-股配资网站-在线股票炒股配资-靠谱的实盘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